首页

梦悠然女主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9 07:17:04 作者:走到人生岔路口 “化学少年”成了制毒链条上的一环…… 浏览量:35201

  2023年8月,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私信改变了这一切——一名网友以自己也想做实验为名,请小楠代购化学原料。直到民警顺藤摸瓜找上门,小楠才惊觉自己成了制毒链条上的一环。

  本应全力备战高考的小楠(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化学爱好会与制毒案件产生交集。直到民警出现在小楠家门口时,这个肤色略黑、看上去憨厚老实的少年才意识到自己触碰了法律红线。

  一年多时间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让小楠心神不宁,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他无数次问自己:我还能参加高考吗?我的人生还能走上正常轨道吗?

  直到今年4月,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检察院检察官杨毅来到广东深圳,向他宣读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并和当地检察机关签署了联合帮教协议后,小楠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他终于可以专心复习,参加自己的人生大考了。

  喜爱化学的他竟成了制毒链条上的一环

  从小和父母在深圳生活的小楠,自初中起便喜欢上了化学,分子结构、反应原理以及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让他沉迷不已。因化学成绩优异,他还担任了班里的化学课代表。

  高一那年,小楠用攒下的零花钱在网上购置实验器材,在家里的阳台搭建起“家庭实验室”,并将一些酯化反应实验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用以传播化学知识,逐渐积累了不少粉丝。2023年8月,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私信改变了这一切——一名网友以自己也想做实验为名,请小楠代购化学原料。

  小楠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在工厂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他和4岁的弟弟。为贴补家用,小楠虽知道盐酸、甲苯等化学品受国家管制,在未办理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仍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陆续为其代购了200余公斤盐酸、甲苯等化学品,共从中获利3000余元。

  让小楠没想到的是,这个“好学”的网友在洛阳市老城区一处出租房内搭建制毒实验室,网购制毒教程和原材料,合成新型毒品依托咪酯后自用并转卖他人。直到民警顺藤摸瓜找上门,小楠才惊觉自己成了制毒链条上的一环。

  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4年12月,该案被移送老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当杨毅第一次见到小楠时,这个少年已被长达数月的心理压力折磨得疲惫不堪。社会调查显示,小楠在校成绩优异、待人诚恳,老师和同学都对他评价很高;家庭背景调查显示,小楠的父亲打工养家,母亲忙于照料幼子,对其进行化学实验虽知情却从未细问,最终酿成大错。

  “我们只求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小楠的母亲哽咽着向杨毅恳求。杨毅深知,这一纸决定将影响少年的人生走向——若起诉,小楠不但会面临刑事处罚,更会失去高考资格;若不起诉,则需在司法公正与教育挽救之间找到平衡点。

  经全面审查,老城区检察院认为小楠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要件:自首、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主动退赃并认罪认罚,无主观恶意参与制毒链条。经层报上级检察机关并召开不公开听证会,该院依法对小楠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设置八个月的考验期。

  然而,如何确保帮教效果又成为摆在杨毅面前的一道难题——小楠即将高考,若要求其频繁往返洛阳接受监督考察,势必影响其备考,其家庭经济状况也难以支撑其跨省奔波。对此,老城区检察院启动异地帮教程序,主动联系深圳市光明区检察院,提出异地委托帮教方案。

  跨越1500公里的司法接力

  4月20日清晨,杨毅和同事带着特殊“考卷”登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这份“考卷”是一场关乎司法温情与少年未来的双向奔赴。

  为减少对小楠备考的干扰,杨毅特意将时间定在了周末。家访时,小楠的父亲紧握杨毅的手说:“孩子犯错我们也有责任,感谢你们给他机会……”

  “综合考虑后,我们拟对你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希望你放下心理压力,专心备考。”杨毅的话语让小楠当即流下了眼泪,小楠郑重点了点头。

  次日,在深圳市光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检察官现场宣读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两地检察机关、司法社工、小楠及其父亲共同签订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协议。随后,检察机关为小楠定制了“备考+帮教”方案,并协调司法社工当场为其提供考前心理疏导。

  帮教仪式尾声,杨毅从公文包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送给小楠:“人生如化学实验,偶尔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反应条件。”

  小楠攥着笔记本,眼眶发红:“检察官叔叔,我一定珍惜你们给的机会,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父母的骄傲,也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窗外木棉絮随风轻扬,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少年胸前的校徽上。这场跨越山海的司法接力,终让迷途青春重返赛道。

  (本报通讯员蒋世举 梅放整理)

  来源:检察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单日入境团队游逾3600人次创新高

深地科学研究不仅赋能传统产业,也支持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科幻电影里的“地下城”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地下空间是宝贵的国土资源,据《202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筑面积29.62亿平方米。探秘“未来之城”,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有可为。

资本市场“国九条”再升级 九大看点值得关注

记者今天(11月6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在多个地层发现高温地热资源,标志着我国在华南地区深层地热资源的勘探获得突破。

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成为多位专家关注和思考的重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看来,真正做好民心相通,需要在国际传播中找到四个“共”——共同点、共通点、共情点、共鸣点,否则很多传播会传而不达、传而不通。

国际识局:起底莫斯科恐袭四名嫌犯 “出租车司机和理发师成了恐怖分子”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棵树,长出了年产值超10亿的“大产业”

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认为,相较于其他地方条例,《条例》基于天府新区管理层级多、跨2个地级市、跨成都市多区等现状,在直管区与非直管区规范详略得当,公园城市特质贯穿始终,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专章规定等方面予以创新探索。《条例》重点对直管区涉及的经济社会管理作出授权规定,明确非直管区经省、市政府批准后可以参照行使,并明确天府新区要彰显公园城市“首提地”使命担当,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完)

相关资讯
13国华裔青少年海南“寻根”:于细微处收获“自己的中国记忆”

一是缩短办证期限。公证法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一些公证事项(事务)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办证需求等因素,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制定了《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和30%。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二是拓展“一证一次办”。总结2017年以来“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制定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清单(2024年版)》,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与“最多跑一次”工作相比,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三是推进“一事一站办”。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办好;通过“公证+领事认证”联办,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的公证法律服务。

热门资讯